右:BSV領袖Craig S. Wright;左:比特幣協會創始主席Jimmy
一切準備就緒,2019 T-EDGE創新之夜準備開始……
Craig S. Wright一邊整理好西裝,一邊和他的好朋友Jimmy低聲交談。隨后,在禮儀小姐的引導下,他們踩著音樂節拍,相伴走上紅毯。在簽名背板前,他們連續擺了幾個Pose,并接受了主持人的簡單采訪。
隨后,Craig拿起簽名筆,在背板的顯眼位置,快速寫出一串英文字母:Satoshi Nakamoto aka(also known as)Craig S.Wright.(中本聰又名Craig),一氣呵成。
這是Craig首次亮相中國大陸。由于其多次在公開場合聲稱自己是“中本聰”,他的首次中國行備受關注。場內場外,Craig所到之處,皆被圍得水泄不通。以至于在接受鏈得得采訪時,都有兩名健碩的保鏢守在采訪間外。
“‘中本聰’是區塊鏈領域的精神領袖。Craig,你確定你就是‘中本聰’嗎?”
面對鏈得得的提問,Craig沒有表現出絲毫猶豫,“是(I'm Satoshi),我的第一篇論文(比特幣白皮書)是在2007年10月撰寫完畢,這篇論文學校還有一些副本。我并不想證明我是誰,這是沒有用的,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中去證明一些事情。”
Craig是澳大利亞人,圈內人給他起了一個極具地域特色的名字——澳本聰。Craig目前的身份是BSV領袖、nChain首席科學家。Nchain是一個區塊鏈技術研發公司,使命是“推動比特幣的全球使用及企業級應用”。而BSV是通過比特幣現金(BCH)網絡的硬叉創建的一種加密貨幣。
比特幣誕生至今,已經有十余個年頭。在此之前,圍繞比特幣的擴容爭議一直無果。Bitcoin SV(BSV)中的“SV”是Satoshi Vision(中本聰愿景)的縮寫,旨在恢復原始比特幣協議,保持其協議穩定且允許其大規模擴容。
在Craig寫于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他說道:“中本聰很早就確定了比特幣經濟激勵和自由競爭的核心設計的本質,太多的人認為比特幣協議不夠完美而嘗試在上面畫蛇添足。盡管事實上,中本聰的設計一直都未能得以完全實現,而比特幣還有著無限的潛力等待著人們發掘。雖然比特幣之名的紛爭還未塵埃落地,所幸的是,BSV 正在成為比特幣應有的樣子。”
2020年2月4日,BSV網絡完成一次重要升級,他們把本次升級的代號取為Genesis“創世紀”。本次升級取消了對比特幣區塊容量的限制(目前BSV區塊容量為2G)。按照BSV的規劃,BSV 網絡上的區塊大小將不設限制,礦工們可以自定義區塊大小。此次升級,也標志著Craig的擴容戰略正式落地。
通過此次擴容升級,BSV區塊鏈不僅可以用于支付交易,還可以輕松地用于:大數據、通證、智能合約、內容傳輸、企業應用、物聯網等等。BSV的宏偉愿景是成為全球數據賬本,在“鏈上”承載所有類型的數據交易與數字活動,類似于互聯網,使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在線上運行。
在由鈦媒體主辦、鏈得得協辦的2019 T-EDGE 新金融峰會暨 CHAINSIGHTS金融科技與區塊鏈中國峰會上,Craig分享了他對區塊鏈網絡的理解,他講到,“這個結構實際上是一個有覆蓋的網絡,這個體系讓我們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能夠讓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瀏覽器、社交媒體、游戲等領域,都能夠在中間活動,我們可以在上面控制我們自己的生活。”
他反對像推特這樣的社交平臺,因為他們只是做出了互聯網的承諾,卻需要用戶付出信息泄露、隱私無保護等代價。“我們需要讓他們付出代價了,我們需要考慮真正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商業目標。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考慮我們每個人在創造之后應得的回報。”
在舞臺上,Craig在極力宣揚區塊鏈網絡的優越性,結合他“中本聰”的謎之身份。似乎,他已經把自己看作是區塊鏈世界,看作是比特幣網絡中最權威的布道者。
總之,BSV向外界傳遞的一個統一的聲音即,“BSV就是比特幣”。而在BSV社區看來,Craig正在實現中本聰的真正愿景。
Craig在2019CHAINSIGHTS峰會上
Craig首次亮相中國大陸,并在鏈得得CHAINSIGHTS北京大會上做公開討論期間,鏈得得總裁李非凡與其進行了獨家對話。內容涉及比特幣、BSV未來走勢、區塊鏈技術、主權數字貨幣、中國機會……
以下為鏈得得對話Craig Wright實錄,經編輯刪減后發布:
鏈得得總裁李非凡:中國政府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區塊鏈技術,這會使中國在該領域的激烈競爭中贏得領先位置嗎?
Craig S. Wright:中國開始以多種方式擁抱技術。在未來基于信息的經濟時代,對所有人來說,真正了解計算機科學是十分重要的。但很多人實際上都搞錯了,包括中國在許多事情上的解決方案以及私鏈的存在等。這就好比將一輛車的引擎取出來,你可以在前面拴一匹馬,繼續拉著它前行,但它再也不是真正的汽車了。
鏈得得總裁李非凡:中國央行正準備發行數字貨幣(CBDC),在你看來,可能會出現的潛在商業用例是什么?
Craig S. Wright:我認為這將是緩慢且昂貴的,因為它們基本上沒有采用區塊鏈系統。并且,人們也并未真正理解比特幣,而是采用一種被破壞的版本來運行比特幣。因此,CBDC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的那些央行貨幣類似,是沒有成本優勢的;而低成本是成功的關鍵所在。這也是人們出錯的地方。因為他們不明白,加密貨幣取得成功的途徑是在每筆交易中節省幾分錢,并累積成千上萬筆交易。此外,我希望人們可以花時間去真正的了解比特幣,并明白它有多么的便宜和便捷。
鏈得得總裁李非凡:你如何看待區塊鏈產業和未來的監管趨勢?應該如何打擊加密貨幣導致的犯罪活動?
Craig S. Wright:加密貨幣不會導致犯罪,有的只是使用加密貨幣的罪犯,人們并未意識到這一點。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過去都曾發布過許多關于加密貨幣的指導聲明。實際上FATF曾在1996年發布過一份關于加密貨幣的指導文件,當時的加密貨幣市場經濟“泡沫”大小是比特幣價格達到2萬美元時的兩倍。相比起來,如今算是“小巫見大巫”。但那個時代最終還是因為犯罪活動等事件走向了失敗。
這就是我提倡比特幣和“時間鏈(Time Chain)概念”的原因。區塊鏈可以實現對有效貨幣的數字追蹤。如果你讀過某些法律手冊,就會發現追蹤是貨幣的關鍵和基本方面。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都存在追蹤的概念。通過追蹤,人們可以了解金錢體系是如何運作的。從法律的角度看,無論金錢來源和去向如何,所有這些都被歸結為法律問題,而不是密碼交換問題。
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發現,比特幣雖然是隱私的,但并不是匿名的,并擁有永久的記錄。這一點很重要。例如,大約一個月之前,有一個很大的兒童色情網站被查封,因為美國等地的警方追蹤到了該網站進行的比特幣交易,包括創始人在內的1000多人因此被捕入獄。而電子黃金或其他類似的東西是沒辦法做到這一點的。
李非凡: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是否已經偏離了它們最初被創造時的初衷和應該發展的路徑?
Craig S. Wright:比特幣的路線一直是在鏈上發展壯大。其實早在比特幣誕生之初,就存在類似的爭論。我的觀點是比特幣會擴大規模,最終成為數據中心,并形成以節點形式存在的分布式系統。另一些人則認為,比特幣遲早會被政府所取締。當時他們基本上是圍繞政府、隱私等方面大肆抨擊比特幣。但事實證明,持有這些觀點的一些人參與了某些違法事件,因此他們希望政府“鎮壓”比特幣。
但現實情況是,比特幣并不是獨立于政府之外運行的系統,它應該受到監管。并且我希望這個系統中沒有ICO騙局,人們不會想要使用它去進行走私和洗錢或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因為一旦人們這樣做了,就會被記錄下來,最終難逃法網。
礦工也將依法行事。這一點可能會讓人們費解。比特幣挖礦并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受到算力(hash power)的保護,哈希不會對任何事物進行加密保護。哈希是一種能源的浪費,也是人們確實做了某事的證明。而工作證明不會創建加密安全保護機制,它只是一筆可以證明的開支。由此可見,礦工在數據中心系統上進行了大筆的經濟投資。因為所有的礦工都已處于數據中心之內。那么一旦礦工出現差錯,就會成為電腦攻擊者。但在比特幣挖礦上投資了數億美元的人是不會攻擊這個系統的。人們花費巨額資金保護這個網絡,并且得到了證明。這也是比特幣挖礦的意義所在。
李非凡:比特幣與10年前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
Craig S. Wright:我們修正了一些代碼,并移除了一些對它發展不利的東西,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適當地擴展它。我并不是開發人員,雖然過去一直在大學教C++和C Sharp,但這是有區別的。作為大學講師,我會編程,但是沒有達到一個特定水平。我沒有為任何公司工作,也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有效率的人。所以我最初的代碼是單線程的,而且相當笨拙。但我們現在雇用了Steve Shaders 和Daniel等人,整個團隊對我最初的協議和代碼進行了重構,使其可以并行運行。此外,他們還解決了競爭條件(race conditions)等問題,確保代碼可以跨多個線程、在終端機器上運行。他們比我所希望的還要好。
李非凡:2018年你曾提到,比特幣和萊特幣有致命的缺點和缺陷,它們至今仍存在嗎?
Craig S. Wright:是的,它們仍然存在。首先,付款到腳本哈希(P2SH, Pay to Script Hash)是問題之一。目前BSV也存在這種脆弱性,我們計劃2月份將它從BSV中移除。其次,我們的挖礦操作(mining operations)是在BTC和BSV之間來回切換,因為BSV目前沒有足夠的流動性。無論如何,引起太多的市場恐慌都不是好事。并且,我仍不確定我們需要如何在整個行業的安全中獲得更多的流動性。
李非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Craig S. Wright:因為我懂密碼學。任何懂密碼學的人都能很快理解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的整個問題所在。但很多人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在1 Meg大小的區塊中,如果比特幣很小,就會從哈希樹(Merkle Tree)上剝離。微型電腦樹莓派(Raspberry Pi)能夠在250到300毫秒之間完成一次哈希,也就是完成了一筆交易。在進行了成千上百次之后,完成一次哈希并生成1 Meg大小文件的時間變成了0.5到1秒。也就是說,這時可以用一半的時間完成上千次哈希,或者對整個區塊做一次哈希。因此,基本上驗證那個塊的計算能力實際上是它需要的數萬倍。而這個區塊也變得不再安全。如果在1 Meg大小的區塊中,改變一點信息,就會獲得一個新數字,那么在重新排列并驗證交易信息時,這個單一的更改會使整個區塊變得無效。哈希樹的作用只是進行擴展,不能確保區塊的安全。但同時,正是因為可以擴展,才能變得有效。
李非凡:“中本聰”是區塊鏈領域的精神領袖。Craig S. Wright,你確定你就是“中本聰”嗎?如何證明?
Craig S. Wright:是(“I'm Satoshi.”)。我的第一篇論文(比特幣白皮書)是在2007年10月撰寫完畢,這篇論文學校還有一些副本。我并不想證明我是誰,這是沒有用的,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中去證明一些事情。
李非凡:我和比特幣網絡最早的開發者之一Martti討論過“中本聰”是誰的問題,他給我看過和“中本聰”的聊天記錄截圖。從截圖來看,“中本聰”有時候表現的像一個團隊,但有時候他的對話用語又像一個有性情的人,你如何回應?
Craig S. Wright:有人幫我檢查論文,但我仍然不是一個團隊。我在大學里待了三十年,目前在讀第四個博士學位,我做了很多研究,這樣讓我能夠遠離人群,過去的幾年里,我一直隱藏自己的身份,我并不是一個精神領袖,我是一個普通的人。
李非凡:你對中國的社區支持者有什么贈言?
Craig S. Wright:首先,我很樂意看到人們拓展思路。但我指的不是進行首次代幣發行(ICO),因為那只不過是過去的騙局改頭換面之后再次上演。無論你想籌集資金還是打算開始創業,都要通過合規的方式進行。
其次就是,不要再次創造一個新的區塊鏈,因為沒有必要。這就好比嘗試創造一個新的互聯網一樣。你無需再把那個協議重做一遍,它已經生效了。你需要做的是在比特幣的基礎上建立所有的東西。比特幣被設計成一個由多層次節點構成的覆蓋網絡,因此擁有低層次的系統,挖礦網絡是節點的對等網絡(peer network)。
再往上,SPV是用戶的對等網絡。而再往上,有你能想象到的其他覆蓋網絡和對等網絡,你既可以創造文件共享網絡(file-sharing networks),也可以創造寬帶共享網絡(bandwidth-sharing networks),并且不會遇到20年前我們在點對點網絡中遇到的問題:即這些網絡沒有比特幣網絡可以提供的獎勵機制。過去的文件共享網絡滋生了一群網絡上的“寄生蟲”,他們只會下載文件,不會給予任何回報。
而比特幣網絡上存在一個經濟激勵模型,“寄生蟲”們必須通過支付獲取服務和使用其他人構建的系統。這是建立公平的方式。有些人希望通過免費給予的方式讓社會變得更美好,但最終他們的幻想破滅了。我們希望接納那些想要建設、想要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的人,并鼓勵他們。最好的方法不是建立一個ICO,而是讓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因為人們會為他們所做的事情支付報酬。(本文原發布于鏈得得,授權鈦媒體App發布,作者:宋宋,仇楊濤)
Oh! no
您是否確認要刪除該條評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