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通達創智(廈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達創智”)的IPO申請將上會審核。公司擬募資6.96億元用于建設通達6#廠房(智能制造生產基地項目)、通達創智石獅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和自動化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鈦媒體APP查詢發現,通達6#廠房(智能制造生產基地項目)在今年7月已通過驗收。
作為宜家、迪卡儂、Wagner等全球知名企業的供應商,通達創智在近幾年也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不過背后也存在客戶集中度過高、代工模式下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此外,公司還存在關聯交易。
代工模式為主,毛利低于同行
通達創智主要從事體育戶外、家居生活、健康護理等消費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體育用品、戶外休閑用品、家用電動工具、室內家居用品、個人護理用品等。
公司經營模式主要為OEM(按照客戶設計圖紙生產)、JDM(協同客戶進行產品開發生產)和ODM(為客戶提供從產品研發、設計制造到后期維護的全部服務)。一直以來,通達創智都以JDM模式為主,占營收比近六成。
以上三中模式均為代工生產。對于同一系列產品而言,ODM模式下毛利率最高、JDM毛利率次之、OEM毛利率最低。通達創智在招股書中提到,與客戶的合作模式將逐步向JDM和ODM模式升級。
零售專家鮑躍忠告訴鈦媒體APP,采用ODM、JDM、OEM等代工模式生產的好處在于,企業可以省去做品牌營銷和市場分銷的環節,把精力集中在生產和管理方面,節約一定的成本。“當下傳統渠道出現下滑,新渠道還未明確構建起來,所以也有不少企業選擇這樣的發展模式。”
鈦媒體APP注意到,在相同模式下,通達創智的毛利率卻在大多數時候低于行業平均值。
這或許跟公司的經營模式有一定的關系。比如毛利率高于通達創智的英派斯,除了ODM和OEM模式以外,還發展出了自主品牌。英派斯在2021年年報中提到,公司自主品牌產品為基礎,在國內初步建立以經銷和直營相結合的零售網絡。同時,公司成功將 IMPULSE 自主品牌打入歐洲、亞太、加拿大等多個國際市場。
客戶高度集中,關聯交易存疑
通達創智原本是香港上市公司通達集團子公司通達科技的產品發展事業處,2016年,正式拆分出來成立創智有限,業務也從戶外體育領域拓展到家居生活領域,客戶主要有迪卡儂、宜家、Wagner、YETI等。近兩年來,公司又逐步開拓了云頂信息、寶潔等新客戶,業務擴大到健康護理領域。公司由通達集團全資子公司現代家居、通達投資合計持股90%,受通達集團控制。
2018-2020年和2021年1-6月,通達創智營收為分別為5.32億元、5.83億元、6.93億元、4.8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6340.1萬元、4131.32萬元、9023.35、6891.27萬元。其中,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的總金額分別為4.71億元、4.68億元、5.44億元和3.53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別為 98.39%、96.51%、91.75%和 88.55%,這一比例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前五大客戶中,通達創智母公司通達集團曾在2018年和2019年是公司的第一和第三大客戶。背后的原因是,2018年和2019年7月前,通達創智生產產品后先銷售給通達集團的境外貿易平臺現代家居,現代家居再銷售給 Wagner、YETI 等終端客戶?,F代家居是通達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因此,2018年和2019年公司與通達集團產生了1.76億元、8395.91萬元的關聯交易,分別占比33.1%和15.32%。
期間,現代家居作為平臺方收取約3%差價作為合理貿易利潤,因此相同型號產品發行人向現代家居銷售的價格與向無關聯終端客戶銷售價格差異率約為3%。
鈦媒體APP注意到,Wagner 的手持電動噴槍A59、手持電動噴槍 AF3、手持電動噴槍 AF2 三個產品的價格差異率與3%有一定出入。公司解釋稱是主要是因為 2019 年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Wagner 與發行人進行協商,對部分產品進行價格調整所致。
2019年7月以后,通達創智不再通過現代家居,而是直接將產品銷售給終端客戶。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公司關聯交易驟降至0.02%和0.34%。同年,通達創智開拓了另一大客戶云頂信息,主要向其銷售健康護理產品。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公司對云頂信息的銷售額為974.83萬元、4214.19萬元、4608.63萬元,公司健康護理業務收入幾乎全部來自于對云頂信息的銷售。通達創智在招股書中提到,通達創智實控人之一的王亞南通過其管理的四個合伙企業于2020年12月對云頂信息進行了投資,合計持有云頂信息20%的股權。然而,通達創智卻認為云頂信息不屬于關聯方。鈦媒體APP發函詢問通達創智,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7成收入來自外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通達創智的客戶大部分位于海外,其業務也容易受國際貿易形勢的影響。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4.07億元、4.5億元、5.3億萬元和3.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71%、77.38%、76.80%和 74.73%。其中,出口美國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17億元、8980.84 萬元、1.17億元和6901.86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22.08%、15.47%、17.03%和 14.35%。
隨著國際貿易摩擦爭端近年來不斷加劇,美國自 2018年7月至2021年已先后對我國合計約2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加征關稅清單包括了通達創智出口到美國的部分家用電動工具產品和戶外休閑產品。
報告期內,通達創智上述涉稅產品出口到美國的收入分別為3187.17 萬元、6970.06 萬元、7756.23萬元和 3664.62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1%、12.01%、11.26%和 7.62%。也就是說,2019年和2020年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中,有接近三分之二被加征關稅。
近期,海外市場出現需求疲軟現象。今年以來,美國各大零售商紛紛表示庫存過高,接下來要取消或減少訂單,并重點開始“去庫存”。8月,沃爾瑪表示取消數十億美元訂單;此后不久,又一零售商塔吉特表示取消了超15億美元訂單。另外,美國科爾士百貨公司(Kohl's)也減少了訂單接收量,增加了促銷活動,以解決庫存過剩的問題。
歐洲方面,據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數據,歐元區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降至-28.8,低于市場預期,該數據甚至低于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低點,為歷史新低。加之海外通脹持續升高、運輸不暢等影響,公司海外業務短期內或受一定沖擊。(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丨作者 鐘廣蓮)
Oh! no
您是否確認要刪除該條評論嗎?